PR难做吗?有适合初创公司的低成本PR玩法吗?
问题:PR难做吗?有适合初创公司的低成本PR玩法吗?
解答:不管是国内外的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开始越来越重视PR,不仅重视其内容,更重视其形式。创业朋友可能会问,公司还处于人不敷出的初创阶段,PR又这么复杂,我也想做PR,但是没有预算,怎么办?
我不是专业的PR,只是根据过往的经验,总结了适合初创公司的以下几种玩法,仅供参考。
1.社会化媒体上发声
创业者即便不可能像马云那样,财大气粗地买下第一财经、21 世纪传媒,但是完全可以拥有比肩第一财经或21世纪传媒的微博粉丝数,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社会化媒体对外传播信息。具体可参考张向东在离职久邦数码创办700Bike之际发布的公开信——《 我不想白白爱过自行车》。
对应个人的微信、公众号或者微博,公司有微信订阅号、微博认证号以及头条号,如果使用得当,它们就如同一家只发布自己公司新闻的自媒体。“饿了么”公关副总裁郭光东对此发表过感慨:“ 特别是有了微信订阅号后,公司声明可以自我发布,而不用再仰仗其他媒体。”
2.接受科技媒体的采访
这些连接创业者和投资人的科技媒体集中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包括“新经济100人”“铅笔道” 等以视频加内容的形式,专注报道初创公司的平台;“极客公园” “钛媒体” “虎嗅” “PingWest” “亿欧网”等集“内容十创新”活动于一体的媒体机构。
当然,在接触这些科技媒体之前,初创公司要清楚自己想表达一个什么故事:我是不是行业中如此表述的第一人? 我的表述与他人的差别之处是否有颠覆性?更重要的是,我将如何去实现它?应该着重强调技术优势或者创始团队背景,找到科技媒体的行业对口记者。诚恳的介绍一定会收获免费的传播。
3.不要忽视同辈资源
初创公司大多是包容、开放的,与其单枪匹马,不如抱团PR。反正大家都没钱,资源置换做联合推广总是可以的。据我所知,如今不少初创公司会在举行发布会时,拉拢1~3家其他公司作为合作机构,各取所需,比如合作机构之一的A企业提供微信互动支持,合作机构之一的B企业提供直播技术支持,办一场活动达成三家曝光的目的。
4.借“项目路演”进行公关
从长远看,企业过多强调自己是“初创”有弊无利,而应树立一个“专家”的形象,所以选择在规模人数较少的行业讨论会,通过分享公司的商业模式,来阐述自己对行业的看法,也不失为一种以攻为守的有效公关策略。
5.各种有趣的活动
这里所指的活动,包含但不限于新产品发布会、公众开放日、线上沟通会、线下体验日等。每一次活动都要找准一个传播诉求点,策划周全、操作严密地进行。最要紧的是周全,类似国外常说的要有“PlanB”(B计划,指备选方案)。因为公关活动不是拍电影,无法推倒重来,每一次都是现场直播,面对大众时任何不谨慎都会造成不可逆的负面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