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沪桂帮帮 > 财税问题

新公司成立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如何快速了解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财税问题作者:沪桂企服中心日期:2020-09-07点击:

新公司成立如何进行财务管理?这是每个创业者必问的问题,快速了解公司财务会计制度成为了每位创业者的必须课,也是创业者有效进行公司管理的前提,下面我们就针对公司财务会计的方方面面展开讨论。

新公司成立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如何快速了解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

一、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的含义

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公司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的统称,有的时候也被简称为“财会制度”。具体是指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中所确立的一系列公司财务会计方面的规范。

《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公司除法定的会计账簿外,不得另立会计账簿。”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从法律上杜绝有的公司用建立真假两本账的方法掩盖自己逃税漏税的行为以及从事不法经营活动的现象。《公司法》规定如果企业有在法定的会计账簿以外另外建立会计账簿的问题,那么除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财政部门责令改正外,还要处以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公司资产,不得以任何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这项规定就是要防止一些人非法侵占以及转移公司的资产。

需要说明的是,上面提到的《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的这两款规定都属于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的内容。

二、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的作用

财务会计制度是一个公司利用价值形式组织生产和进行分配、交换的必要手段,它完整、全面地揭示了公司资金运转的基本情况。

通常来说,一个公司的财务管理是在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一个公司组织自己的资金运动、处理企业与各方面的财务关系的一系列的经济管理工作的统称。

会计则是运用专门报表、账簿和凭证,采用以货币为主要计算单位的各种计量方法以及收集、分类、记录、报告、分析、比较和评价特定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经济活动的一种管理工作。

我国实行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并由财政部统一制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它对公司的财产状况和经济活动进行系统、连续和综合的反映。严格遵守会计制度,是会计工作顺利进行、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保证会计工作秩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

一个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虽然只是公司的内部事务,但是却关系到债权人、股东、职工、社会公共利益和潜在投资者等各方面的利益,因此在《公司法》中特作专章加以规定。通常来说,公司财务、会计制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1.有利于政府进行宏观管理

公司在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下筹集资金并记录以及反映自己的经济业务、经济活动,这有利于政府掌握真实情况,并根据相关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有效地实施管理。

2.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投资者的利益

公司以自己的全部资产作为自己对债权人的担保,因此公司真实的资产状况以及资产的具体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了债权人所拥有的债权能否得到清偿。所以说,规范的财务会计工作可以保证公司合理分配利润,正确核算经营成果;可以保证公司资产的完整,让债权人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护。

投资者除了参加决定公司的一些重大事项外,一般并不参与公司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他们通常都是通过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状况的了解来有效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3.有利于吸收社会闲散投资

公司财务会计制度的公开化和规范化,可以让社会各个阶层、各个方面都能充分了解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那些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比较好的公司更容易吸收大量的社会闲散投资。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些闲散投资,它们可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4.有利于保护职工集体利益和社会公众利益

首先,财务会计制度中的公积金、公益金等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公司片面地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职工的经济利益,从而有效地保护公司职工的集体利益。

其次,一家公司,尤其是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它比一般企业对社会的影响要大得多,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财务会计制度对公司公积金、福利金的提存做出了统一规定。

公司财务会计报告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财务会计报告是一个企业根据经过认真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相关资料,编制并对外提供的能够反映企业某一个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现金流量、经营成果等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

它是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成果的总结性的书面文件,不仅是公司的经营者准确掌握公司经营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公司的股东、债权人了解公司经营状况和资产状况的主要途径。

二、国家法律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相关规定

财务会计报告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公司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结束的时候制作会计报告(我国的会计年度是指公历1 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除此之外,公司的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经国家认定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审查验证。

鉴于会计师事务所在公司财务报告审计中的重要性,为了确保审计结论的客观公正,《公司法》一方面规定公司聘用或是解聘承办公司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时必须遵守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定。公司的股东会、股东大会或是董事会在就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表决时,会计师事务所有发表意见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这项规定主要是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公司董事会或高级管理人员操纵会计师事务所做假账的现象,这直接影响了外部审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这项规定就是要让审计结果合法有效,真正发挥外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从制度上保障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另一方面,《公司法》又强调公司应当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完整、真实的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凭证以及其他会计材料,不能谎报、隐匿、拒绝提供。

三、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根本目标是向该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履行责任的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的使用者做出切实可行的决策。

四、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这三个部分构成。

1.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是指会计单位所提供的财务情况至少要对下列情况做出详细的说明:

(1)对企业的现金流量、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其他事项。

(2)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

(3)利润实现和分配情况。

(4)资金增减和周转情况。

2.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方便使用者理解会计报表的内容而对会计报表的编制依据、编制基础、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做的解释。

它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突出重要的会计信息,有利于增进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

3.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以货币形式综合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内的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现金流量的书面报告文件。它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是一个公司以一定的会计方法和规定程序由会计账簿的数据整理得出。

企业的会计报表根据不同的反映内容可划分为: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资产负债表。

五、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意义

1.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为相关管理部门加强对企业的检查、监督,维护社会正常的经济秩序提供需要的资料。

2.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为债权人和投资者的投资、贷款决策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3.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为企业加强经济管理提供所需要的资料。

六、财务会计报表的分类

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可以按照其服务对象、编制单位、报表的编制时间等分为不同的种类。

1.财务会计报表按照其服务对象可以分为内部报表和外部报表两大类。

内部报表是用来反映企业的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为企业的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所需要信息的报表,这种报表并没有规定的种类和格式。

外部报表是指企业向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和经济活动的会计报表,比如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

2.财务会计报表按照其编制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合并会计报表、汇总会计报表和单位会计报表。

(1)合并报表所反映的是控股公司与自己的附属公司共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合并会计报表是控股公司把自己与其附属公司看作是一个统一的经济实体,用一套会计报表来综合反映自己拥有或控制的所有资产和负债以及自己控制范围内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2)汇总会计报表是由公司、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基层所属企业编制的报表进行汇总后编制的报表,汇总编制时还要将主管部门和公司自身的业务编制进去。

(3)单位会计报表是进行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编制的,是用来反映某一个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

3.会计报表按照具体的编制时间可以分为中期报表和年报

中期报表是指短于一年的会计期间编制的会计报表,比如说月报、季报和半年报表。月报是月终编制的会计报表,只包括一些比较重要的报表,例如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季报是一个季度结束后编制的报表,种类比年报要少一些。半年报表是指每个会计年度的前六个月结束后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

年报是一个会计年度结束之后编制的,全面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以及利润分配、现金流量等方面信息的报表。

七、财务报表的基本编制要求

1.项目金额不能相互抵销

财务报表中的资产项目和负债项目的金额、费用项目和收入项目的金额都不能互相抵销,单独列报资产和负债、收益和费用,可以让使用者更容易理解已经发生的交易、其他事项的情况以及评估会计主体未来的现金流量。

资产项目按照扣除减值准备后的净额列示,这种情况不属于抵销。比如说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与应收账款项目按抵减后的余额列报、存货跌价准备与存货项目都不属于抵销。

除此之外,非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损益,以收入扣减费用后的净额列示,这种情况也不属于抵销。比如说按处置收入扣除该资产账面金额与相关销售费用后的余额列报、非流动资产处置产生的利得与损失不属于抵销,如果这些利得与损失是重要的,则应单独列报。

2.财务会计报告中应该列报所有金额的前期比较信息

当期财务报表的列报,至少应该提供上一个会计期间所有列报项目的可比较数据以及与理解当期财务报表相关的说明,其他会计准则另作规定的除外。

当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发生变更时,应当对上期比较数据按照当期的列报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还要在附注中详细披露调整的具体原因和性质以及调整的各项目金额。

如果对上期比较数据进行的调整并不可行(是指企业在做出所有合理努力后仍然没有办法采用某项规定),应该在附注中详细披露不能进行调整的原因。

3.列报的一致性

列报的一致性就是要求财务列表中的列报和分类应该在各会计期间保持一致。除非会计主体的经营性质发生了重大变化,又或是会计准则要求改变。改变后的列报应该能提供更可靠的而且是与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更相关的信息,同时还不能损害可比信息。

4.重要性项目要单独列报

性质或功能类似的项目,如果它们所属的类别具有重要性,那就应该按照其类别在财务报表中予以单独申报。性质或功能不同的项目,也应该在财务报表中单独进行列报,但是不具有重要性的项目除外。

这里所提到的重要性,是指如果该项目被省略或误报后会单独或共同影响内部和外部使用者做出的经济决策,那么该项目就是重要的。

这种重要性应该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这两个方面来判断。其中,涉及项目的性质时应当考虑这个项目是否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是否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具有较大的影响等因素。涉及项目金额的大小时,应该结合单项金额占资产总额、营业收入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净利润等直接相关项目金额的比重加以确定。

除此之外,其他会计准则规定需要单独列报的项目,应当增加单独列报的项目。

5.财务报表应该以企业的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

企业应该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

企业的管理层应该对企业是否能够进行持续经营进行评估,如果一些重大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导致人们对企业的持续经营产生严重怀疑,就应该对这些不确定因素进行充分披露。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不能以附注披露的方式代替确认和计量。

如果以企业的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变得不再合理,那么企业就应该采用其他基础去编制财务报表,而且还要在附注中将这一事实予以披露。

企业在当期已经决定或正式决定下一个会计期间停止营业或进行清算时,那就证明其已经处于非持续经营状态,这个时候企业就应该采用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比如说已经破产企业的资产就应当采用可变现净值计量,而且还要在附注中声明财务报表并没有以持续经营为基础列报,披露没有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的具体原因以及这份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6.披露的具体要求

一个公司应该在其财务报表的显著位置至少披露下列各项:

(1)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名称;

(2)人民币金额单位;

(3)资产负债表或财务报表涵盖的会计期间;

(4)财务报表如果是合并财务报表,必须予以注明。

企业至少应该以年为单位编制财务报表,年度财务报表涵盖的期间短于一年的,就应该披露年度财务报表的涵盖期间以及短于一年的具体原因。

八、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检查会计事项的处理结果

企业在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前,应该核查会计事项的处理结果,具体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1)核对各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凭证所记录的内容、金额是否一样,记账的方向是否相符。

(2)要依照规定的结账日进行结账,得出有关会计账簿的余额和发生额,并核对各会计账簿之间的余额。

(3)检查是否存在因会计差错、会计政策变更等原因而需要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相关项目。

(4)对于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没有规定统一核算方法的交易以及事项,要认真检查其是否按照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进行确认和计量以及它们的相关账务处理是否合理。

(5)检查相关的会计核算是否真的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

2.全面进行财产清查以及核实债务

企业在编制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前,除了要检查会计事项的处理结果外,还要依照下列规定全面进行财产清查、核实债务:

(1)检查正在建设工程的发生额和账面记录是否一致。

(2)看一看原材料、在制品(正在加工或等待加工的产品)、自制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各项存货的实存数量和账面所记载的数量是否完全一致,是否有报废损失和积压物资。

(3)核查公司的各项投资是否真实存在,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确认和计量投资收益。

(4)债权债务,包括应付款项、应收款项、应交税费等项目是否存在,它们与债权、债务单位的相应债权金额、债务金额是否一致。

(5)核查房屋建筑物、运输工具、机器设备等各项固定资产的实存数量和账面所记载的数量是否一致。

(6)需要清查、核实的其他内容。

公司公积金制度

一、公积金制度的含义

公积金又被称为储备金,是公司出于巩固自己的财产基础,增强公司信用,弥补意外亏损,扩大业务规模等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股东大会的决议以及董事会的决议而从公司的营业利润或其他收入中所提取的一种储备金。

公积金通常被称为附加资本,在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列入负债项下,仅仅只作为计算上的一种数额,这样做的结果是公司分配给股东的红利减少,公司的财产因此而增加。

公积金的建立对公司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表现了国家对经济组织活动的积极干预,进而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

建立公积金制度后,当公司出现亏损时,可以用公积金来弥补亏损,这样一来就可以充实公司资金、增强公司信用,从而避免公司的经济活动出现较大的动荡,以保证债权人和社会交易的安全。另外,从公司的长远发展考虑,用公积金追加投资,无疑是扩大公司经营规模的最佳途径。

二、公积金的种类

1.以公积金的来源标准来分,可以把公积金分为资本公积金和盈余公积金。

(1)资本公积金,具体是指从公司的非营业活动所产生的收益中提取的公积金。

(2)盈余公积金,具体是指公司从自己税后的营业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因此,它的来源是唯一的,只能是来自公司的盈余。

2.以是否依法律规定进行强制提取为标准,可以把公积金分为法定公积金和任意公积金。

(1)法定公积金

法定公积金,具体是指依据国家法律规定而必须进行强制提取的公积金。它的提取比例(或数额)及用途都由法律直接规定。因此,法定公积金亦称“强制公积金”。

(2)任意公积金

任意公积金,具体是指公司根据公司章程或股东大会决议而在法定公积金之外自由设置或提取的公积金。因此,任意公积金是否设置及具体怎样提取和使用,都凭公司自由决定,法律不加干涉。

三、公积金的作用

依我国《公司法》第一百六十八条及有关法规的规定,公积金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

1.弥补亏损

当公司出现亏损时,必须想办法弥补,否则就违背了资本维持原则。公司的盈余公积金和资本公积金都可用于弥补亏损。

2.扩大公司的生产经营

在不再增加资本的情况下,用多年来所提取的公积金去扩大公司的生产经营,无疑既方便又快捷。

3.增加资本

公司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将公积金转增股本。

公司利润的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含义

利润分配,具体是指一个公司将自己所获得的净利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顺序,在公司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

利润分配的具体过程和最终结果,直接关系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能不能得到保护,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企业必须对利润分配加强管理和核算。

二、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

1.资本保全原则

资本保全是承担有限责任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础性原则,根本目的就是要保证企业在利润分配中不能导致资本的损失。需要弄清楚的是,利润分配是对经营中资本增值额的分配,并不是对资本金的返还。因此,通常情况下,企业如果存在尚未弥补的亏损,就应该先弥补亏损,然后再进行其他分配。

2.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原则

债权人的利益由风险承担的顺序以及合同约定来保障,公司在分配利润之前必须先清偿所有债权人到期的债务,否则不能进行利润分配。而且在利润分配之后,企业还要保持一定的偿还债务的能力,避免公司产生财务危机,危及企业的生存。

除此之外,企业在和债权人签订某些长期债务合同或是契约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还要得到债权人的同意或审核后才能执行。

3.多方及长短期利益兼顾原则

利益机制是制约机制的核心内容,利润分配是否合理是利益机制最终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利润分配涉及了公司职工、经营者、投资者等多方面的利益,企业都必须兼顾到,并且还要尽可能地保持利润分配的稳定。

在企业获得稳定的利润增长后,应该慢慢增加利润分配的数额或百分比。同时,出于优化完善资本结构的需要,除了法律上规定的必须留用的利润外,企业可以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合理地留用一部分利润。

在消费与积累关系的处理上,企业应该贯彻积累优先的原则,合理确定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的比例,让利润分配真正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4.依法分配原则

企业利润分配的对象是企业缴纳过所得税之后的净利润,这些净利润属于企业的权益,企业有权决定它怎么分配。

国家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对企业利润分配的重大比例、一般次序和基本原则做了较为明确的规定。这样做就是为了保障企业利润分配的有序进行,维护企业和投资人、债权人以及职工的合法权益,让企业增加积累,增强防范风险的能力。

企业在利润分配的过程中必须切实执行国家法律和法规中对于企业利润分配的规定。

利润分配又是企业内部的重大事项,因此公司章程必须在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对本公司利润分配的相关方法、原则、决策程序等内容做出具体而又明确的规定,企业在利润分配中也必须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办事。

三、利润分配的项目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公司利润分配的项目包括以下部分:

1.法定公积金

关于法定公积金的相关内容我们已经在本章第三节中做过详细论述,在这里不再赘述。

2.股利(专门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在提取公积金之后,公司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股利的分配应该与公司各股东所持有的股份数成正比。

股份有限公司原则上应该从自己的累计盈利中分派股利,没有获得盈利时不得支付股利,这就是所谓的“无利不分”的原则。

四、利润分配的顺序

根据《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企业当年所获得的净利润,通常应该按照下列内容、顺序和金额进行分配:

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

将本年度获得的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的利润或亏损合并,然后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是负数,那就不能再进行后续分配了。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正数,也就是本年度有盈利,那么则继续进行后续分配。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在年初累计亏损并不存在的情况下,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已经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用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或转增资本金。但是,转增资本金后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任意盈余公积金的提取标准由公司的股东大会决定,如果确实有需要,经股东大会同意后,也可以用于分配。

4.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

企业以前年度并没有分配的利润,可以并入本年度进行分配。

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如果违反上述的分配顺序,擅自在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就向股东分配利润,就必须将违反规定发放的利润退给公司。

现金流量

一、现金流量的含义

现金流量具体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时限制度,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经营活动以及非经常性项目)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就是一个公司在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的数量。

对现金流量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理财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职能,建立一套完善的现金流量管理体系,是确保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二、现金流量的相关内容

1.初始现金流量

初始现金流量具体是指开始投资时所发生的现金流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

主要是指固定资产发生更新时,原有固定资产变卖时所得到的现金收入。

(2)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

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购入或运输成本、建造成本以及安装成本等。

(3)流动资产上的投资

主要包括原材料、在制品、制成品和现金等流动资产上的投资。

(4)其他投资费用

主要是指与长期投资有关的职工培训费、注册费用、谈判费等。

2.终结现金流量

终结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结束时所发生的现金流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停止使用的土地的变价收入。

(2)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或是变价收入。

(3)原来垫支在各种流动资产上的资金的收回。

3.营业现金流量

营业现金流量是指所投资的项目投入使用之后,在其正常的寿命周期内由于生产经营所带来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这种现金流量通常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

这里所提到的现金收入通常是指营业现金收入,现金流出则主要是营业现金支出和所要缴纳的税金。

如果一个投资项目每年的销售收入正好等于营业现金收入,付现成本(不包括折旧等非付现的成本)等于营业现金支出,那么企业年营业现金的净流量可以用这个公式来计算:每年净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或者用另外一个公式来计算,即每年净现金流量=净利 折旧,又或是每年净现金流量=营业收入×(1-所得税率)-付现成本×(1-所得税率) 折旧×所得税率。

三、现金流量的种类

在现金流量表中,把现金流量分为三大类: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1.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具体是指导致企业资本以及现有的债务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的活动,这里所提到的资本既包括资本溢价,即股本溢价,也包括实收资本,即股本。

这里所提到的债务是指对外举债,包括发行债券、向银行借款以及偿还债务等,值得一提的是,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商业应付款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不属于筹资活动。

通常来说,企业的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项目主要有:取得借款所收到的现金,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其他和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项目主要包括:向股东分配股利、利润或偿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其他和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2.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具体是指直接进行产品生产、商品销售又或是劳务提供的活动,它们是企业获得净收益的主要交易和事项。

经营活动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了除去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对于一家公司来说,经营活动主要包括:支付税费、接受劳务、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购买商品,等等。

通常来说,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项目主要有:提供劳务、销售商品所收到的现金,收到的国家返还的税费,收到的其他和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项目主要有:接受劳务、购买商品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给员工以及为员工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各类企业由于行业特点各不相同,对经营活动的认定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企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现金流量进行合理的归类。

3.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企业的投资活动,具体是指长期资产的购建和不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及其处置活动。

这里提到的长期资产是指企业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其他资产等持有期限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资产。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投资活动既包括实物资产投资,也包括金融资产投资。这里所说的“投资”是指企业为了通过某种分配来增加财富,或是为了谋求其他利益,而将自己所拥有的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后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

这里之所以把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排除在外,是因为已经把包括在现金等价物范围内的投资看作是现金。

通常来说,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项目主要包括:投资收益所获得的现金,收回投资所得到的现金,处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与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获得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出项目主要包括:投资所需要支付的现金,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所需要支付的与其他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四、现金流量分析的作用

1.对企业的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作出评价。

2.对企业获取现金的能力作出评价。

3.对企业所获得收益的质量作出评价。

4.对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作出评价。

公司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含义

应收账款具体是指一个账户核算企业因为销售原材料、商品、提供劳务等事项而向购买货物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代垫的运杂费和承兑到期可是却没有收到款的商业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是伴随着企业销售行为的发生而形成的一项债权,所以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通常企业在确认收入的同时,会确认应收账款。另外,该账户按照不同的购货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核算。

二、应收账款的范围

毫无疑问,应收账款是有特定的范围的:

1.应收账款是指公司应收客户的款项,不包括公司支付的各类保证金,比如说投标保证金和租入包装物等保证金。

2.应收账款是指因提供劳务或销售活动而形成的债权,不包括应收职工欠款、应收债务人的利息等其他应收款项。

3.流动资产性质债权,不包括长期债权,比如说公司购买的长期债券等。

三、应收账款的作用

1.减少存货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企业持有营收账款比持有存货(具体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持有的以备出售的成品或商品以及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在生产或提供劳务的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具有更大的优势。

(1)从财务角度来看,应收账款和存货都属于公司的流动资产,但是它们的性质是不同的。在正常情况下,应收账款是一种百分百确认为收入的债权,而存货除了会占用一部分资金外,持有的成本也相对较高,需要交纳管理费、保险费、储存费等。

(2)从资信评级的角度来看,存货的流动性要比应收账款差很多。虽然财务人员在计算流动比率时会将存货和应收账款放在同一个层面,但是在计算速动比率时就会把存货扣除。只有在存货不是过时产品,而且和应收账款相比更加容易抵押或典当来换取现金时,持有存货才会比持有应收账款更有优势。

(3)从生产的目的来看,应收账款这种形式可以把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卖出去,从而实现获得利润的目的。可是存货这种形式却将生产出来的商品放在仓库里,这样做就无法实现获得利润的目的。

2.增加销售

市场竞争激烈时,信用销售是促进销售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信用销售实际上向顾客提供了两项交易:销售产品在一定期限内提供资金。

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产品总是供不应求,企业根本没有必要采用信用销售而持有应收账款。

只有当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并且当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时,各行各业才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增加销售收入而采用信用销售的方式。

信用销售的方式能够吸引客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许多客户希望保留一段时间的支付期以检验商品的质量和复核单据。

(2)在市场疲软、银根紧缩和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客户通常都希望通过赊欠的方式得到所需要的材料、物资和劳务。

四、应付账款的入账时间

应付账款的入账时间应该以与所购买物资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已经发生转移或是劳务已经完全接受为标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区别处理:

1.在发票账单和物资同时到达的情况下

应付账款通常等到物资全部验收入库后,才会按照发票账单登记入账。这样做是为了确认所购买的物资在品种、数量和质量上是否和合同上所标注的条件相符,避免因先入账而在物资验收入库时发现所购物资发生破损、错漏等问题而再行调账。

2.在发票账单和物资没有同时到达的情况下

由于应付账款需要根据发票账单登记入账时货物已经送到,但是发票账单却要过一段时间才能送到,这个时候这笔负债在法律上已经成立,应该作为企业的一项负债反映。为了能够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公司所拥有的资产和所承担的债务,在实际工作中要采用在月份结束时将所购买的物资和应付债务计入账,等到下个月月初时再用红字予以冲回的办法。

因为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而产生的应付账款,应该设置“应付账款”科目进行核算,用来反映这部分负债的实际价值。

应付账款通常按应付金额入账,并不按到期应付金额的现值入账。如果所购入的资产在形成一笔应付账款的时候是带有现金折扣的,那么应付账款入账金额应该按发票上记载的应付金额的总值记账,也就是说并不扣除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