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沪桂帮帮 > 企业问题

企业如何做股权激励体系的实施环境评估?

企业问题作者:沪桂企服中心日期:2021-01-13点击:

企业如何做股权激励体系的实施环境评估?在调研阶段,需要对股权激励体系的实施环境作评估,分为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扫描。

一、市场外部环境扫描

股权激励的实施是链接了产品市场、人力市场、资本市场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循环,市场的各个环节也必然由股权激励的实施和效果呈现。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股权激励的发展时间不长,当然相应的市场环境基础也比较薄弱,因此股权激励的实施首先应该关注企业周边的市场环境基础。

1.资本市场是否完善

众所周知,资本市场是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是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场所。尽管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近些年取得了较多的成绩,但仍不能否认基础薄弱的事实,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不够大,结构不合理,每年股票融资占整个社会融资的比例还很小;证券发行和交易行政化、计划化、审批化;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上获得股权和债权融资的机会小;中小投资者的权益未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未能分享财富效应。对于广大的非上市企业而言,股权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也是极其缓慢的,股权的合理流动无法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

2.经理人市场是否流动充分

价格机制的有效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流动性,资本市场如此,人力市场同样如此。我国当前的经理人市场也当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还不能说是流动充分。首先,我国的基础制度如户籍限制、国企民企双轨制、社保问题等都造成了人员流动不充分问题,地区界限严重制约了经理人市场;其次,人才的培养机制和社会文化体系导致了人才的稀缺;最后,社会诚信体系的缺失,也导致了经理人市场的建设缓慢。

具体而言,股权激励的设计和实施在经理人市场的角度,应该充分认识所处地区、行业的情况。经理人市场越完善,实施的成本会越低,效果会越好。

3.政策环境(政策、法治、税收)是否限制

股权激励当然受到政策环境和制度的影响。从法律环境角度而言,虽然也有部分规定(我们后面会专门以附录形式呈现),仍然很不成熟,在股权激励的激励对象、授权主体、股票来源、购买数量和比例、高管离职等的处理办法等方面都缺少具体的法规政策;从税收的角度而言,我国税法规定,股息、红利所得,股权转让所得皆适用个人所得税比例税率,这就导致了企业与个人试行股权激励的成本都很高,也难以发挥股权激励增加员工福利、和谐劳资关系的作用,同时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政策条件下尚无明确的税收优惠;从整体环境而言,我国目前仍存在较多的行政垄断、权力本位等现象,很多环节因行政力量的插手导致市场力量不能充分发挥,同时作为市场监督者,无论是政府公权力机构还是银行等债权人也都存在非市场化问题,作用发挥的力度有限。

因此,企业股权激励的实施在政策、制度层面也应注意各个环节,避免因政策障碍导致的效果打折。

4.配套服务业是否完备

企业实施股权激励,除了自身的充分组织以外,配套服务业的作用也不容小觑。比如,股权激励的咨询服务业是否发达,能否顺利对接;核算企业价值等专业价值机构是否获得普遍认可;企业的众多兼并重组及机构精简等行为过程中的投行机构、证券服务机构的发展程度;实施股票期权计划的基本组织如雇员信托机构或职工持股会的建设情况,以及法律是否认可。

不可否认,配套服务市场越完备,股权激励实施会越顺利展开,也能避免因知识不充分导致的不必要成本。

二、企业内部条件扫描

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除了以上的外部环境扫描外,内部环境和现实状态也是影响实施的重要内容,公司的企业性质、发展阶段、股权结构、治理结构、企业特征、财务特征、人员特征等都是重要的参考。

1.企业股权结构

公司股权结构是公司各股东的股权数量情况,股权结构决定了投资方的力量对比,对于公司的经营管理有重要影响。对于股权激励而言,股权激励的实施有可能会打破公司原来的股权结构,如果公司股权过于分散,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较低,这时用于激励的股票总数过大肯定会影响大股东的控股权。

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是影响最大的变量,股权集中度对股权激励的关系研究,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比如,《经营者股权激励与企业价值》一书,首先把前人的研究(Mhearn(1995)通过研究发现,随着企业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上升,经营者的长期激励程度会下降。Ber-trand和Mullainathan通过对石油行业的研究发现,在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的企业,经营者的报酬增长水平明显要低于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的企业。)作为假设对象,又通过自己的模型论证后得出结论:股权集中度与经营者股权激励水平呈显著正向关系,显著性水平也为l%,与之前的假设刚好相反。其他的学者也有不同的结论,如曾颖,叶康涛(2005)的《股权结构、代理成本与外部审计需求》得出结论:企业代理成本与大股东持股比例成倒U型关系,也就是说当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逐渐上升时,大股东对企业的掠夺效应要超过其对管理层的监督效应,表现为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企业代理成本正相关。但是随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进一步上升,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并不会导致其对企业的掠夺程度的进一步上升,反而会使大股东的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趋于一致,从而表现为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代理成本成负相关关系。除了大股东持股比例的研究,管理层的持股数量显然也有很大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人们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显然持股数量越多,越会与股东的利益一致,从而代理成本越低。

尽管理论界研究结论不一,但根据股权激励案例总结,可以知道:通常情况下,股权集中度高的公司,对于因股权激励导致的公司控制权被摊薄的担忧较少,因而将股权转让给被激励对象的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期股等方式都可以接受;股权集中度相对高的公司,则采用业绩股票、业绩单位、延期支付、虚拟股份等模式较多;股东控股优势地位不明显的公司,通常选用不会导致控制权被稀释的股权激励方式,如虚拟股票等。

2.人员特征

股权激励的实施一方是推动主体,另一方是激励对象。

从推动主体角度而言,不同主体代表不同的利益。如果推动方是股东,往往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则采用较多的是风险和收益、激励和约束对等的模式,如股票期权、期股、限制性股票和员工持股等;如果推动方是管理层,通常比较关注个人利益的得失,倾向于兑现期短的激励方式,如业绩单位、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等。

从激励对象的角度而言,激励对象的不同,所选择的股权激励模式也不同。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来说,通常是期股、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为主的激励方式,因为约束条件和兑现服务期限的限制条件是必须的;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和重要技术人员等来说,业绩股票、虚拟股份等是常用的方式;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员工来说,其个人所持有的公司股票不可能有很多,他们更倾向一种福利计划,因此员工持股计划是较多的选择;销售人员为避免其短期行为,可采用限制性股票或业绩股票,或者延期支付的方式;研发人员因为短期的绩效体现不明显,考核难度大,股票期权的方法更为合适。

3.治理结构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的重要的制度设计,它通过一系列的内部治理和决策机制的完善,来实现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权责体系的理顺和平衡。不同的国家、地区、历史、文化等诸多原因造就了不同的公司治理模式,当然也各有利弊,比如,关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到底与企业代理成本呈何种关系,理论界也有不同的结论,但健康有效的治理结构才能有利于企业的有效运转。

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本质上也是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关系和利益调整,它本身就是代表着治理结构的优化和变更,同时,公司治理结构影响着股权激励的成功实施与否。因为股权激励的实施是一系列动态过程,其内容的约定和实施的监督考评都需要机构良好的运作,治理结构的效率就是这些约定设置和监督运行的保障,一旦治理结构出现问题,那么股权激励的过程出现成本增加,甚至道德风险事件就成为可能。

4.行业特征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公司所在的行业不同,无论是战略定位、市场链条、商业模式、资源要求还是人力资本、时间周期等都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无疑会在企业选择激励模式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例如,高科技行业属于典型的高风险、高回报、高成长性行业,其人力资本的要求也是知识密集、基础价值较高,那么这样的行业特性会适合股票期权的激励方式。因为行权具有弹性,达到目标行权则可以获得巨大收益,不满足条件可以放弃行权,这就很容易激发高风险高回报型的行为冲动。现实当中也确实如此,如苹果、微软等公司采取了股票期权的形式;相反,一些时间周期不是非常敏感的公共资源行业,如电力、燃气、水务等行业,则会选择其他的激励方式如股票增值权等。

5.企业特征

第一,企业规模对实施股权激励的影响较大。企业的规模和实力相对较大的公司由于其资产及盈利基数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有实力进行各种激励,但同时往往企业管理有各种制衡措施,因此其激励方式的选择性较大,股票期权、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限制性股票等都是选择;相反,企业规模与实力较小的企业就要考虑激励力度过大带来的成本压力,这时可以考虑期股、业绩股票、业绩单位、员工持股和延期支付等。当然,部分小公司,如一些高科技行业,也可能采取风险收益都较高的形式,如股票期权。

第二,企业成长性也是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重要前提。如果激励对象对企业的未来毫无希望,则股权激励机制将无法产生作用,只有当企业有较好的成长性,有着不错的盈利能力,企业的股票能够给被授予股权激励的管理者带来股票收益,才能具有实施股权激励的基础。当然,高成长性的企业更倾向于股票期权。

6.财务特征

公司的财务状况当然是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前需要审视的重要内容。正如我们前面对比分析各种激励模式时列出的,不同的激励方式对直接成本或者说现金的要求较高,对是否延期支付及税务合规都有着不同的优劣势;反过来,企业的盈利状况、负债情况、流动性、无形资产比例、企业风险等都对经营者股权激励产生显著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盈利状况较好、现金流较充裕的企业可以选择的空间较大,如限制性股票模式;盈利状况欠佳、现金流偏紧的企业则应该考虑可以避免现金支出和业绩摊薄的激励方式,比如,尽量避免选择股票增值权、虚拟股票、业绩单位等激励模式。

有的模式如股票期权模式虽然对公司现金流的影响相对最小,但企业也还会考虑会计和税务的影响,因为股权激励成本被要求计入实施年度,因而会大幅影响公司业绩;税收更是拿出现金,因此也要根据不同情况加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