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沪桂帮帮 > 知产问题

创意产业在上海的发展如何?

知产问题作者:沪桂企服中心日期:2020-12-11点击:

创意产业在上海的发展如何?2004年10月,联合国成立“创意城市网络”(Creative Cities Network)。同年12月,上海举办“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论坛”,在全国率先提出发展创意产业,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上海市“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已经提出“大力促进科技、创意与文化融合发展”,包括“创意和时尚”等产业发展;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2007年5月的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上的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并把创意产业作为重要的发展内容;上海市政府据此也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发展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此后,全市的创意产业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产业增长速度,均位于全国前列。上海市“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重点发展的服务业。2011年9月,《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颁布,并据此建设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包括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信息发布平台和上海市文化产业园区数据服务平台等。

2013年,上海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工作,深化实施《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快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和上海“设计之都”建设。迪士尼乐园项目、国内首部《室内游戏游艺经营服务规范》出台,促进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规范、有序,进一步扩大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力,科技创新、金融等相关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更加融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上海市创意产业的门类构成

根据《2010上海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报告——服务业》(“2010服务业报告”),上海市创意产业主要由以下五大创意产业门类构成:①研发设计创意;②建筑设计创意;③文化传媒创意;④咨询策划创意;⑤时尚消费创意。

研发设计创意“一马当先”,包含与工业生产和计算机软件领域相关的研发设计活动,如工业设计、软件及动漫设计。工业设计又可以细分为服装设计、工艺美术品设计、玩具设计、模具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这一系列产业的合力打造有利于上海成为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中心。

表1.1 研发设计创意产业分类

 

创意产业在上海的发展如何?

工业设计是上海创意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根据该报告,工业设计也同时列入与创意产业平行的“生产性服务业”;软件与网络游戏,也同时被列入该报告中与创意产业所平行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可见,基于这些行业之间的交叉关系,我们不能用唯一的视角给予它们一个准确的定义。

随着上海创意产业的飞速发展,其提法及内涵有所变化。2011年起,上海有意合并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统称为“文化创意产业”,并根据上海市“十二五规划”制定相应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明确其作为上海新型支柱型产业之一,赋予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自此,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根据《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文化创意产业包含10个重点发展领域:媒体业、艺术业、工业设计业、时尚产业、建筑设计业、网络信息业、软件业、咨询服务业、广告会展业、休闲娱乐业。《2012上海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报告——生产性服务业》(“2012服务业报告”)援用了这一产业门类划分。

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统计局等部门联合制定的2011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目录》(“分类目录”)将文化创意产业分为文化创意服务业和文化创意相关产业两大部分,相比《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去除了时尚产业而增加了文化创意相关产业,仍保持10个大类,并继续细分为28个中类和102个小类。

表1.2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门类

创意产业在上海的发展如何?

二、上海市创意产业的规模上升

根据《2014年上海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报告——生产性服务业》(“2014服务业报告”),2013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约2 500亿元,同比增长10.1%,占上海市GDP的比重约为11.5%,从业人数达到130万人。预计2014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12%左右。近几年增加值等情况见表1.3。

表1.3 2011—2013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情况

年份 增加值/亿元 占GDP比重/% 相比上年增长率/%
2011 2 086.95 10 15.8
2012 2 269.76 11.29 10.8
2013 2 500 11.5 10.1

除了创意产业整体的增长,创意产业细分下的各个产业也是快速增长。例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中累计登记软件产品超过2万个,网络视听收入增长超过100%,移动互联网服务消费规模扩张。动漫产业已初具领先优势,上海入选文化部“2013年国家动漫品牌建设和保护计划”的动漫品牌和动漫创意项目达11个,位居全国各省市首位。演艺市场也是一片活跃,上海年演出场次达16 500场,收入16亿元,全年电影观影人次超过3 730.8万人次,全年电影票房总收入达15.7亿,同比增长近20%。

三、上海市创意产业的发展举措

(一)政策创新力度加大,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2013年1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设计之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围绕工业设计、时尚设计、建筑设计和多媒体设计4个重点领域,构建完善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政策保障4个体系,建设8大工程和28个项目。各区县也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相关发展规划、财政扶持政策、集聚区管理办法等规划政策,深化载体和重大项目建设,开展各具特色的活动,积极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创意产业。

2013年9月,由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与上海市政府共建的中国工业设计研究院合作项目确定落户上海,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家级的工业设计创新服务平台;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是上海首批创意产业集聚区之一,并承接建立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在全国12个国家数字出版基地中位居第一;2013年6月在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旧址建立的江南智造创意产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240多家,税收收入超2亿元;上海外文图书公司等35家企业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等10个项目获得“2013—2014年度对外文化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称号;计划于2015/2016年对外开放的上海迪士尼度假区内首幢面向游客的建筑已于2013年12月结构封顶,全球主体乐园行业数据库平台等信息系统加快建设。

(二)自贸区建设带动创新,进一步开放创意领域

2013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重大历史机遇,利用自贸区在金融、文化、教育、电信等领域的试点政策,挖掘产业发展机会,扩大企业受惠面,释放更多政策红利,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有部分企业先行先试取得成效,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构建促进文化贸易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先后吸引佳士得拍卖、华谊兄弟、中国图书进出口公司等170多家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入驻,形成了全国范围内规模最大的外向型文化企业集群。百视通与微软在自贸区合资组建公司。中国首个保税艺术品仓库挂牌落成,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协助佳士得拍卖行举行首场拍卖会。

(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发展和提升产业影响力

上海市政府一直鼓励文化创意企业“引进来、走出去”。2013年,上海佛罗伦萨——中意设计交流中心的佛罗伦萨基地试运行,有50多家上海设计企业和1 000多家意大利企业开展了对接交流,达成近10项合作意向;上海40多家品牌企业和设计师组团走出去,参加2013年伦敦设计节、伦敦时装周,推介上海创意设计,开拓海外市场;一批创意产业企业参加了美国洛杉矶艺术展、香港国际影视展、德国科隆游戏展、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法兰克福书展、深圳文博会和北京文博会等众多海内外重点活动。

此外,2013年上海也举办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大型活动,例如:上海“设计之都”活动周,推出“设计之都”年度人物、品牌、场所等奖项,推出上海“设计之都”地图,组织了近40个相应活动,吸引全球15个国家、全国29个省市的代表超过10万人次;China Joy经过10年发展跃升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数码互动娱乐产业品牌盛会,吸引了21万余观众,规模创历届之最;上海书展吸引了500多家出版单位参展,30余万读者参与,举办了600多场阅读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的举办提升了上海文化产业的国家影响力,充分发挥了产业推介、展示和带动作用。

四、上海市创意产业的集聚区建设

创意产业集聚区是上海创意产业极为重要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根据“2010服务业报告”,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是指依托本市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基础和城市功能定位,利用工业等历史建筑为主要改造和开发载体,以原创设计为核心,相关产业链为聚合,所形成的以创意产业为发展重点,并经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认定的创意产业园区。聚集区的建立和发展,既保护了传统建筑文化,盘活了存量土地资源,更重要的是作为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为集聚创意企业、培育优秀人才、形成产业集群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上海先后改造利用了100余处老厂房、老仓库,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创意产业聚集区,例如,杨浦区赤峰路的城市规划、建筑装潢设计一条街;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的以画廊和艺术家工作室为主要特色的春明都市工业园区;静安区昌平路990号和1000号的上海市新型广告动漫影视图片产业基地;黄浦区福佑路35号的豫园商城内上海市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设计展示交易基地;卢湾区泰康路的以创意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一条街;虹口区大名路原商业储运仓库的以现代绘画设计展示为特色的大名仓库;长宁区娄山关路以时尚服装设计、展示为主要特色的产业基地;杨浦区杨树浦路的滨江创意产业园区;长宁区天山路1718号上海时尚产业园等。这些园区的建设,创造性地将城市改造与创意产业的发展相结合,也带动了上海整体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集聚区规模进一步扩大

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逐步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园区规模、入驻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均有大幅度提高。依据“2014服务业报告”,截至2013年底,全市118家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总营业收入为1 205.34亿元,同比增长11.72%,总税收80.97亿元,同比增长24.79%;入驻企业9 431家,同比增长24.79%;从业人员19.79万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形成了一批具有产业特色的集聚区,吸引了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入驻。图1.1反映了2008—2013年上海市集聚区总营业收入的增长变化。

创意产业在上海的发展如何?

图1.1 2008—2013年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总营业收入

(二)集聚区形成空间新布局

根据《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市规划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带的布局应综合考虑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前景及文化创意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空间的需求,形成“一轴(西起虹桥商务区、东至浦东金桥、张江)、两河(黄浦江、苏州河)、多圈(发挥各区县积极性,推进已有园区的辐射带动效应)”的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新布局。

在统筹谋划集聚区空间新布局的同时,各集聚区的产业特色也在逐步形成,如以软件、网络信息业为主题的数娱大厦、慧谷创业、天山软件园、天地软件园、金沙3131等;以艺术业为主题的M50、田子坊;以节能环保为特色的花园坊;以时尚产业为特色的名仕街、时尚谷、上海时尚园、东纺谷等。以创意产业集聚区为基础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效果显著,截至2013年,上海市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公共服务平台总数已达到236个。其中,金沙3131、1933老场坊、国际工业设计中心、东纺谷和张江创新园等集聚区建设的公共服务平台,已经产生良好的服务效应。